流量变现怎么赚钱(怎么挣流量钱自媒体)

今天讲流量思维,懂得玩流量赚钱的人,真的很容易。

往小里说,不需要本金,也不需要技术。

到了达利,很多公司用流量法后逐渐摆脱竞争对手,成为百亿价值的公司。

今天的主题有三个主要部分:

本文从全局的角度谈交通思维方式的优势和问题。

从实用的角度,谈谈如何获得流量思维,如何成为流量专家。

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来谈谈如何发扬流量思维,把赚快钱的东西变成更有长期价值的东西。

因为信息爆炸,本文先说前两部分。

1.产品思维vs流量思维

创业有两种重要的思考方式:

产品思维:做一个产品,把产品做到极致,用产品赢得市场和用户。

流量思维:先抓住机会搞流量,再获取流量。有流量的用户,卖对的东西总能赚钱。

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各有利弊。

/产品思维的优缺点/

产品思维的好处是想象空间大,天花板高。如果你能做出一个特别的产品,你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

但缺点是做产品的风险也很大。这是因为产品研发;而生产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而且,好的产品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我们都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产品的成功案例,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说到做产品,大部分创业者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一定会比同行强很多,但是做了之后往往得到的反应非常一般。

这是因为之前的产品有多年的积累,有稳定的客户群、口碑、品牌知名度、用户习惯等。这也成为很多创业者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们退一步说,即使你能做出一个很优秀的产品,产品思维的创业模式也很难效仿。你需要做营销和融资,整个过程都在烧钱,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产品思维是互联网创投圈常见的玩法。

他们会强调赛道,趋势,产品的完善程度,你产品的用户粘性,当然还有创业者本身的融资能力。

/流量思维的优缺点/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心流思维。

相应的,基本就是网上赚钱的圈子。

流量专家特别热衷于捕捉各种流量红利的机会,他们往往不太关注赛道和产品。甚至很多流行的款式都不需要产品,也不太会融资。

一方面,流量本身已经比较赚钱了,不需要融资。另一方面,他们的商业想象空间不是特别大,如果真的需要融资,也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这个圈子里默默发财的人比较多。有的人不开公司,自己一个月也能赚几十万。

但是这种类型的企业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它非常投机取巧。市场来了,你可以做这样一波,但是谁也不知道下一波会在哪里,所以这种业务的天花板不是特别高。

而且在流量专家眼里,只有流量,没有用户。因为没有办法获得高用户粘性,所以不可能做成品牌公司。

相比于创投圈,网赚圈的流量专家聚在一起,只关注方法、成本、机会以及如何实现流量。

/两种思维需要融合/

虽然我们说创投圈和网赚圈都是通过互联网赚钱,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圈子的交集非常少。

他们不认识,可能会觉得对方圈子的人很傻。

我认为这是一群从事投机和薅羊毛的人。看网圈的创投圈,我觉得这群人很蠢。他们不是用好钱赚钱,只是烧钱。

根本原因是这两个圈子的人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在相对较低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兼容的。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创投圈的人很看重产品,但是网赚圈,有时候做的越好,越不需要产品。

比如我从事软件开发的那几年,当时最好的流量专家都在卖一本电子书,叫《减肥秘方》。他们把电子书放在网页上,忽悠用户他们的减肥方法有多神奇,让他们为这本书买单。

为什么要卖这个?首先,减肥适用人群广。其次,电子书基本没有成本。给用户一个下载链接就行了。

不研发不买股票也能赚钱,这种钱最舒服。

因为卖这个东西太容易了,当时很多专家都在做,竞争很激烈。只有竞争不够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卖别的东西。

所以做流量的人往往不是很看重产品,甚至想把这个最简单方便的东西卖出去。

再说了,流量专家不看重产品,不仅仅是因为懒,还因为流量思维本身就特别注重成本。

举个例子,

如果你做一个网站卖东西,在流量不变的前提下,你卖的产品价格越高,买的人就越少。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买,价格就会越低。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做流量的会拍不同的图片和文案,测试不同价格的网页转化率,找到最优的定价方案。

就像刚才说的减肥秘籍一样,假设最优解定价为10美元,那么10美元你就可以实现10%的转化率,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进入你网站的人都会付给你1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买流量的成本低于1美金,你就可以赚钱了。比如说你可以花9毛钱去买流量,你就可以赚1毛钱的价差了。

但如果你想把产品做好一点,比如你决定赠送给用户一个呼啦圈,那这时候你平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会多出1毛钱。

那这时候你还想赚1毛钱的价差,就只有8毛钱的钱去买流量了。假设你的竞品肯花9毛钱去买一个流量,你只花8毛钱,那买到的流量会比竞品少非常非常多。

所以说那些搞网站的人,他们是特别在乎成本的,不会把钱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

但是,如果你深入的去研究的话,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很多很牛通的以产品著称的公司,他们往往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获得流量的手段,甚至这些手段会成为他们公司成功最关键的地方。

比方说Airbnb,

在发展初期,他们在Craigslist薅了大量的免费流量,如果没有这些流量,Airbnb这家公司很可能是起不来的。

这个案例在互联网很有名,但更多的时候,类似这种做流量的手段,其实会被隐藏在水下。

媒体报道一家公司为什么能成功,文章上往往会提到CEO、团队、打法、产品等等,但如果深层地去研究的话,其实它做流量的手段才是成功的关键之处。

举一个例子,

几年前各家音频平台还在混战的时候,其中某一家音频平台最后成为了整个行业的第一名。有好几个投资人问过我这家公司成功的原因,甚至很多业内人士也不知道里面的门道。

其实这家公司的产品、运营策略等和竞品比没啥区别,他们能够做起来是因为它当时找到了App Store上面存在的一个漏洞,就是你可以在其他几个小国家的App Store产品介绍页面里面,疯狂地堆中文的关键词,而且这个操作竟然能影响到中国区App Store的排名情况。

那段时间,你在App Store搜任何关键词,比如搜支付宝、微信,这个音频都能从App Store跳出来,这才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

它找到App Store的漏洞,就收割了一波流量,于是他们的产品进度、融资进度,就都开始甩开他们的竞品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是举不胜举的。总之这些水下的流量手段,往往是项目初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产品思维和流量思维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所以我建议现在的创业者,更多地来考虑流量方面的事。

因为互联网本身的机会在变得越来越少,资本在初创公司的投入也越来越保守。如果一个创业者很冒然地去投入研发的话,它的风险是很大的。

与其先搞一个产品,然后再去头疼我应该怎么打开市场,还不如先有流量再有生意比较好。所以,我现在和其他创业者在聊天的时候,经常问你的流量从哪里来,或者是你的用户从哪来。

但是说回来,做流量还是要有底线的。我作为一个同时搞流量和搞产品、有所跨界的一个人,还是不能接受很多行为的,比如说像卖减肥秘籍还是不行的。

2. 如何捕捉流量红利的机会?

我的建议是可以盯紧现在这些新平台,以及正在发生变化的一些大平台。

首先是这些巨头的平台。可以说每个巨头都给过我们一些机会。他们的每一次业务调整,都可能成为一次机会。

就说最初的中国三大门户,不都是在搞邮箱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群发邮件其实没有什么成本的。当时邮件反垃圾的技术也没那么先进,发出去的邮件不会进到垃圾箱里去。

基本上只要开着电脑,就可以不停地往外发邮件,你只要等着收订单就可以了。

再说百度竞价排名这个例子,

百度刚出竞价排名的时候,多数人都没什么概念,也没什么人用这个产品。所以,我估计那时候竞价排名买流量的价格都特别便宜。

像今天你做一个互联网产品,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概是几百块人民币,就非常贵。

但是在当年,假设你在百度想买一个想开家加盟店的用户,一块钱人民币就能买到一个用户,就很夸张。而加盟费一交就几万几十万这样子,你想想看当时能赚多少钱。

不光是百度,当年的BAT给过的机会都很多。

最简单的,你当时无论是开个淘宝店,或者是早年在微信写个公众号,只要做的比较早、比较踏实一点,都是能妥妥能发财的事。

就说阿里,其实有很多品牌,像三只松鼠都是借助阿里的流量红利发展起来的。腾讯里面给的机会也不少,比如说微信视频号,到现在它也是有红利的。

再说拼多多,其实在很早之前,李自然说就聊过这个事。

早年拼多多一个身份证是可以开很多店的,开的店多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拼多多上自然搜索的流量,后面对接一个店铺代运营,一个月就能躺赚几十万了。

继续说美团,很多店铺因为重视美团重视的比较早,就能轻松地把店铺搞到好评网的第一名,线下的店铺就接到了大量来自互联网的流量。

不光是国内,国外也是一样的。

Facebook刚开始开广告平台的时候,也能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到非常优质的用户。中国互联网出海圈的很多产品,也都是借这波机会起来的。

后来买量的成本上去之后,很多公司又开始钻平台的漏洞来搞流量,比如借用一批非洲兄弟的身份去开账户,然后去投放一些广告,搞封号了再换一个。

后来Facebook还专门出了政策,让这些来自非洲兄弟投放的号,每天只能投很少的钱。最后甚至演变成了一个作弊和反作弊、相互博弈的过程。

还有谷歌,谷歌这家公司甚至给了好几波非常巨大的红利,当时就有很多很简单的黑帽技术。

随便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卖手机的,如果你想薅更多的流量,你就做一个网页,用透明的文字来写代码,比如写上各种电脑的信息。

搜索引擎过来看你网页代码的时候,以为这个网站是专业讲电脑的,就会让用户去搜索电脑的时候看到你的网站。

但是真正用户进来,看不到那些透明的文字。只能看到你卖手机的这些信息,来的人多了手机总是能多卖几台。

看完这些例子,你就能知道每一个大公司几乎都给过这种流量机会,而且这种流量机会,每过一两年它都会出现一次,它需要的就只是速度和执行力而已。

除了大公司之外,我们还要紧盯一些迅速崛起的小平台。

从新闻、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迅速升起的产品。在短时间内,也会有非常可观的流量涌入到这些小平台去。

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资源比较有限,系统漏洞也比较多,技术对抗的能力也比较弱,相对容易被薅羊毛。比如说在国外的Pinterest还有Slideshares,在早期都很容易薅的。

总结一下如何把握流量红利的原理。

当大平台推出新的重要的产品的时候,以及当一个新的平台涨势迅猛的时候,由于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不够快,这里面就给了一些先行者足够的套利空间。

比如,规则不完善就可以钻规则的空子,或者说这个平台本身就有被低估的空间,也有这个平台本身,它因为想快速地发展,会特地给这些早期进入的人一些额外的福利或者是机会。

……

本期信息量爆炸,还有更多精彩干货!

比如,其他捕捉流量红利机会的手段?如何利用流量思维,做一些更有长期价值的事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