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王统照故居散记经典散文
1、优秀经典散文有:《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2、王统照:(1897—1957年)字剑三,曾用名:息庐,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7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青潮》。
3、王统照故居 著名作家王统照于1927年定居青岛,创作了长篇小说《山雨》、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短篇小说《声》、《银龙集》以及散文集《片云集》、《青纱帐》。
4、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著名作家、教育家。1927年起定居青岛,在该寓所创作了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文学名著。
5、《空山灵雨》《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
故乡情愫的散文
关于思乡的文章散文篇1:我的家乡美 作者:大山一隅 我的家乡在乡下。
时间和距离,可以洗涤生命里许多的东西。再多的悲喜,始终会远去,再深的爱恨,也敌不过距离…但世上有一种情却是离得越远越浓,隔得愈久愈烈,那便是游子对故乡的一份眷念之情。
因为故乡应该在另一个地方,不是你现在生活的地方。这样自己的心中就少了一份挂念,少了这样一种故乡的情结。这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这种遗憾是无法弥补的,永远都无法弥补。
儿时的情景犹在眼前闪影,故乡的山水人情,具是鲜活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乡也愈发在心中眷恋了。城市在喧嚣中苟延着,空气在雾霾中纷扰着,心情格外的抑郁。
故乡是温暖的,就像母亲的怀抱,不管你走多远,走累了,就想在母亲臂弯里小憩。 故乡是威严的,就像父亲的眼神,不管你做多好,做完了,就得接受父亲严肃的批判。
旧居散文
1、前段时间,与那位曾经常在他家聚会,如今已定居上海,多年未见的发小在微信上聊起他家以前的那个老房子被当作文物保护了起来。那位发小就给我发了一张他曾站在旧居的窗口前作为留念的照片。
2、国庆节回家乡,那天早上去老房子那一带买喜欢吃的早点,特意朝老房子多看了一眼,内心不由得泛起深深的惜别的惆怅。那一刻的感觉,跟十多年前的那个早晨,我坐在搬家公司的车上,和邻居道别、挥手致意时的心情一模一样。
3、这位游客问我们林语堂旧居在哪,对照地图确认之后,仰望着坡上的房屋,梦游般缓步走上长长的台阶,同样,在关闭着的破屋门前弯腰张望,然后转身走下了台阶,出了巷子。
4、我们小院共住三户人家。上屋住了两家,一家是张大爷家的三间,另一家是段大婶的两间。我们小院的大门是木质的,由于时间太久,已看不出当初它是什么颜色,能看到的只是它木质的本色。
5、最后看一眼我的旧居 适应形势的发展,学院在县城办学40多年,决定整体迁往城市。 我的家搬得很辛苦,原因是东西太多,尤其书籍,捆书打包就用了整整一周!还是一本也舍不得扔,悉数搬走。 城里一百多平的新房格局合理,宽敞明亮。
【情感散文】父亲的小木屋
1、小时候,我偶尔也会到小木屋去,因为那是父亲的临时居所。有时为家里养的羊呀兔呀去割草时,那是一个可靠的落脚点。记得那么两三次地,夜晚住在小木屋内。
2、人长大后,远离了故乡,总会产生起一种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特别是对小时候居住过的那间老屋,至今,仍是那片牵挂不断的柔柔之情。在脑海里,爸爸妈妈在乡下住的是一间十分简陋的小瓦屋。
3、接他,不走;翻盖,不让;只能是屋盖漏了,换下房箔;墙面粉了,抢掉重抹层羊究泥芭砂浆;只有门窗破了,没听父亲的,偷着换上塑钢窗和防盗门;就是九二年父亲去世时的丧盆子,都是在土坯房前院子里摔的。
4、我的父亲是武陵山区无数父亲中的一位,他勤劳、朴实、坚韧,又像这一座座突起的山峰一样伟岸挺拔、深沉厚重。 在童年的记忆中,家里很穷。我们一家四口挤在两间破旧的小木屋里,由于田地稀少,种的粮食也常常不够吃。
寻访有关厦门林语堂老屋的散文
1、青了又黄的季节变换,秃山瘦水中老屋百年不变厚厚的石墙,简单的椽子房梁撑起千万片布满青苔的瓦片老屋房。
2、老屋,听父亲说,那还是在他小的时候,爷爷在老家梁上盖的一间小屋子。最初是用做放杂物的,后来又用做放粮食的,再后来,到父亲的时候,因为他喜欢读书,就把它改成了一间小书房。
3、离开老屋已经有了七年了,七年的光阴不算长,也不短,七年我已长大成人,陪伴我的老屋越来越老了。记得刚开始搬出老屋时,它迅速的衰老。
4、如果说父母是一首爱的长诗,里面写满了父亲的宽厚与刚毅,母亲的柔静与宽容,那老屋一定是一篇永远也无法封顶的叙事散文,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怀念旧居小院散文随笔
离开了小院的日子,我的生活有了太多的改变:住上了楼房,结婚生子。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对小院的怀念和依恋。我时常在梦里回到了小院,那里的温馨让我笑醒。当我路过小院时总要进去坐坐,看看老邻居,望望小伙伴,找回那份惬意的感觉。
其次,小院外是厨房,坐北朝南的地理优势,地理学家可能会说是风水宝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一般的风景,尝到不一样的味道,尽情体味不同的感觉。
低低的窗棂,踮起脚便可触及的屋檐,高昂向天的梁角像是你的头。笔直的屋脊是你的身板,只有在厚实的木板门一开一合时,才打破了你平时的沉默。
最后,我含着眼泪,在母亲的泪眼中,一步步走出了家门,踏上了我的从军之旅。当兵走后,我异常怀念我的家乡,思念我的父母,担忧着母亲的身体,想象着父亲的劳累。
徜徉在夏天的浓浓夜色里,我又不自觉地想起了过去乡村的夏夜。
小院里的那棵葡萄架比我的年龄还大很多,夏天枝繁叶茂是一处乘凉的好地方,到了秋天即会挂满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引得小孩子们垂涎欲滴。